
三角卡咪 2008 不鏽鋼 192x120x50cm

三角卡咪 2008 不鏽鋼 192x120x50cm

卷軸椅 2016 樟木 126x70x50cm

三角卡咪 2008 不鏽鋼 192x120x50cm
2017 Richman Touch 個展
RichMan No.112/07/2012 ~ LiYiYi.
1983年梁平正仍就讀文化大學美術系,當時即獲得雄獅美師新人獎首獎,可說是對他的創作的一大鼓勵。
畢業時地個展,他把自己關在展場,在地板、牆面、天花板全畫上即興繪畫,暗示了梁平正的創作潛意識中,有股近乎”狂”的能量與氣勢。
其後他教過書,並曾到美國紐約大學深造。梁平正之所以接觸到木雕,斯乎也是注定的一場相遇,從美國返台幾年後,失意的他,因緣際會來到三義,蒐集當地木雕師傅切下來不要的木頭,隨手拿來刻刻塗塗,沒有拜師學藝的他,憑著直覺與敏銳度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創作技法。當時三義的木雕產業趨近於工藝傳承,造型上沿襲傳統留下來的版型,看不到太多的創新,並且遭到中國更低成本公益的衝擊,面臨到日趨凋零的危機。反觀梁平正的木雕作品,基於原本就有的美學基礎與創作底子,讓他在短時間之內,刻出了極具個人風格的當代藝術作品。
梁平正木雕創作有幾項特點:化輕、擬具象、擬實用,以及後來延伸的異媒材複合。每一位從事木雕創作的工作者,首先面臨到的絕對是眼前那些一根根粗重厚實的樹幹,這些木頭散發的難以抗拒的沉重感,甚至足以把一個失意的人壓垮,反過來說,它們亦是絕佳的發洩對象。梁平正挖掘出木材的另一種美感,透過”化輕”的技巧,切除木材的大片面積,搭配曲線與方格內凹等造型,釋放出木材本身不常為人發現的另一面美感,同時,藝術家自己也從中得到情緒的釋放與傷痛的緩解,”重力釋放”系列之後,木材在梁平正的手中輕薄得甚至能夠飛行,因而接著誕生了”飛行、非書、非器”等系列作品。
人生過程中,角色的流轉扮演,彷如配戴一張張相異的面具,梁平正從此延伸出”面具”系列,將木雕結合金屬材質如黃金或不鏽鋼,在視覺上形成一股對比,雖然搶眼但不至於過分,雖然名為面具系列,卻是無象之面孔,而無象卻又可詮釋為另一種”象”。
從梁平正的作品中,可清楚看出他對媒材掌握的孰悉度,以及他對於媒材的熱情。木頭從有到無,這過程是釋放、是鑿空:再從無到有,這個過程是想像、是結合。梁平正利用的全是台灣生產的木材,這點亦賦予作品一種在地的歸屬價值感,梁平正透過雕刻與材質的選擇,呈現立體的生活奇想,觀看作品,不單單僅是視覺的延伸,木頭香味迎面撲來,視覺牽動嗅覺,更多一份貼近台灣在地的情感。
Ping-Cheng LIANG 梁 平 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