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非書

伊通畫廊合系列發表

伊通畫廊合系列發表

非書
和木頭交朋友 梁平正雕出輕薄美
中時電子報
2015年03月21日 04:10
吳垠慧/台北報導
木頭不只雕關公、達摩,木頭還能雕成因風揚起的書冊卷頁、如被風吹起的絲巾般輕盈,台灣藝術家梁平正把看似厚重的木頭,轉化成輕、薄的視覺語言,釋放木頭重量之時,彷如也釋放了自己和觀眾心理上的沉重壓力。
40歲接觸木雕後,梁平正原本手拿的油畫筆,換成了雕刻刀,畫布換成了木頭,投入木雕創作16年,迄今依舊興味盎然。現於伊通生活空間舉辦「大器典藏展:『它』空間之翻轉—合系列」個展,展出2001年起的「重力釋放」、「飛行」、「合」、「器非器」和「門」等代表系列共20餘件。
「木頭跟人一樣不完美,要順性而為,我是去發現,而不是創造」,梁平正解釋他的雕刻過程,就像和木頭「交朋友」,沒有草圖設計,「我跟木頭一起『合作』。木頭和粘土不同,它的前身是樹木,曾經是生命,我是順著生命留下的軌跡雕刻,所以朽木也能雕。」
梁平正1985年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,主修繪畫,那年,他在嘉仁畫廊推出「即興繪畫展」,閉關27天,他把畫廊天花板、地板等空間全都畫滿了。因此,當梁平正隱居三義、開始思考木雕創作的其他可能時,也延續這樣的思維,「順性而為」再成了他挑戰立體創作的精神主軸。
「為什麼木雕只有圓滾滾、實心、沉重的狀態,有沒有另一種表現方式,可以讓木雕呈現出輕盈,感覺沒有重量?」由此創造出「重力釋放」系列,打薄的木片彎曲出美麗的弧度。
而當重量釋放後,物件輕得彷如可以飛起來,「飛行」系列於焉而生,「就像絲巾拋向空中,看著它緩慢飄浮降下」,梁平正說。「非書系列」則是有感於現在人不愛閱讀,「書不被閱讀,只剩下觀賞的價值」。
近作「合系列」靈感得自合掌時、手心中空的狀態,兩木片藉由不同造型的零件組裝起來,「粒子經『合』的過程、衍生出宇宙萬物,是生命生成最原始的力量。」
Ping-Cheng LIANG 梁 平 正